找到相关内容7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2)

    复自答:“在这儿。”又说:“清醒清醒呀!”随时做自己生命的主人。  心安性定,觉知自主性,有了真正的智慧,生命的当下,不论处富贵或贫贱,都能泰然自得。   自从宋代汪信民说:“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。”...富贵贫贱总难称意,知足即为称意;山水花竹无恒主人,得闲便是主人。”  宋代苏轼说:“江水风月本无常主,闲者便是主人。”需要修持知足的心,才能闲得下来,否则整日栖遑难安,如何享受闲适之乐?  62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265971.html
  • 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构解析

    贫贱、善恶、疾苦、因果报应等。辅佐其执政的七十二司分列左右回廊。京城百姓认为,“此庙水陆诸天神像最全,故酬神最易。”③无论是祈福祈寿,还是消灾除病,或为报冤雪恨,或为生意兴隆,人们纷纷来此近香求神。  ...

    习五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1665999.html
  • 菩提资粮论颂讲要

    常乐我净也。离此生灭常无常等执,实相自显,自有恰当处。故《般若经》中,常诫菩萨离於四相,谓不堕恶趣,不堕贫贱(无力),不堕二乘,及从顶堕。顶堕者,菩萨临近无生法忍时,而执实有不生不灭涅槃等法,以此法爱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266680.html
  • 桂月集(1)

    令它死,必是个什么奇异的东西,但偏寻不到,不知身就在水里。佛陀六年苦行,最后在菩提树下悟道,不过悟了这个(困、缘、果)而已。然后依这个证悟道理,开导众 生,使知道万象生住异灭,人的穷通得失,富贵贫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767169.html
  • 破解命运之迷(1)

    自己造就的。一个人来到人世间,是享福,还是受苦,是吉,还是凶,是富贵,还是贫贱,都是因果循环报应的结果。一个人行善积德,不仅是为自己造就一个好命,而且是为儿孙积福打基础。总之,一个人做了好事就得福报,...

    邵伟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167938.html
  •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点——以大足宝顶山石刻的解读为中心

    的“十炼图”中,我们看不到他精严持戒的痕迹。但宝顶山石刻中,却有不少表现赵智凤严持戒律的证据。如有偈称“天堂也广地狱也阔,不信佛言且奈心苦”、“吾道苦中求乐,众生乐中求苦”、“宁以守戒贫贱而死,不以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168070.html
  • 王恩洋:心经通释

    所为。故不共业既有善不善无记之不同。共业亦尔。  业复三种:谓福、非福、不动。十善业道,能感人天福果,故名福业。十善业道,能感地狱饿鬼旁生或人间贫贱残废种种非福之报,名非福业。十善业道之外更修止观得诸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069131.html
  • 自知录

    解释为一过。反生畅快为二过。更增其忧为五过。见人失利失名。心生欢喜为二过。见人富贵愿他贫贱为五过。  △ 荒年囤米不发。坐索高价者。为五十过。遏籴者亦同此论。  △ 逼取贫民债负。使受鞭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5969206.html
  • 律相感通传

    佛心者大慈也。杀生而行慈。未见其可。故沉隐侯之著论也。五亩之宅。树之以桑。则年六十者。容色已衰。内假缣纩。外存大布。所以大布之服。通于富贵贫贱也。今犹通行于王臣。古法不改。有老少之殊。故致降杀之异。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969602.html
  • 佛教的“如来藏 ”思想与婆罗门教的“我”的观念

    8个比喻,认为如来藏在众生之中,就如同岩树中的蜂蜜、皮壳中的粳粮、不净处的真金、贫家的珍宝、庵罗果中的果种、弊秽物中的金像、贫贱女所怀的贵子、铸模中的金像一样,自身是珍贵的。用这些比喻来说明如来藏自性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269835.html